招聘会现场,聚集了大量求职者
24日,由石家庄市人才市场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河北师范大学2013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在河师大新校区举行。参会单位465家,提供9700多个工作岗位,入场人数达2万多。记者探访发现,工作稳定性、工作地点成为多数应聘者考虑的首要条件,薪酬待遇则在其次。
工作稳定是首选 师范类岗位受欢迎
24日一早,在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招聘会现场,聚集了大量前来应聘的求职者。在张家口一中学招聘台位前,手里拿着精美简历的求职者早已排了两列长队。
“这儿正好招政治老师,和我专业对口,主要是工作地点在我家乡张家口。”该校大四学生王嘉告诉记者,当教师是她的理想,而且比较稳定。
招聘会现场,有一招聘单位打出“年收入不低于12万”的广告标语,但和其他师范类招聘单位相比,前来问津的人并不算太多。 “主要是工作地点在北京,做销售,压力太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王伟利说,她更倾向于石家庄本地的工作单位。
记者发现,工作是否稳定、有无编制和工作地点是多数求职者考虑的首要条件,薪酬待遇其次。
矛盾:
有的挤不进,有的没人去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几乎每家单位的岗位薪水都明码标价,不用学生开口问。记者看到,大多数单位“开价”基本在2500元左右,不过,虽然是同一场招聘会,同样的薪酬标准,冷热不均的场面却尤其明显,所谓的“僧多粥少”,并不是所有单位的情况。
一家培训机构摊位前挤满了学生,其需求量非常大,提供有中小学各科教师、教学助理、班主任等岗位,还有课程顾问培训生、班主任培训生等,各科教师招聘的人数不限。而薪水也非常诱人,中学教师的薪水4000—8000元。一名学生表示,现在教育培训机构对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很大,尽管自己不是师范生,但已在准备教师资格证书,希望能进入这个行业。
而大部分师范生却对这类培训机构表示有些抵触,“都是培训机构和县里的学校,好学校太少了,稍微好一点的就要求很高,真是太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了。”有同学在路边闲聊时说,还是希望参加更加专业的师范生招聘会。“学校集中一点好,像这样的综合单位很多招聘会上都有,我们可以出去找的。”
虽然是应届生招聘会,去年已经毕业的小郑也加入了求职人群中。“就想来看看机会。”小郑说,他现在在一个工厂上班,工作很忙,没有周末。“很想当老师,可惜竞争太激烈了。除了师范生,还有那么多非师范类的同学来竞争。”2011年下半年,她至少参加了十几个学校的教师招聘考试,最终也没有如愿以偿。“虽然工作了,但还是不甘心,还是想回来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单位。”
一天下来,招聘会上的叹息声依然不少,有单位表示,师范生的脚步还是没有放开,综合类单位在师范生眼里似乎并不那么“合口味”。而师范生们则表示,综合类单位是退步之选,目前还不愿意去,不愿意去的还有农村和县级的学校,待遇低而且环境差,可是,最想去的城市里的中小学校似乎确实是“僧多粥少”,有编制的教师职位更是“香饽饽”,一岗难求。
观点:
师范生要从单一求职走向多元化
“其实,我本科同班的近40名同学中,毕业后真正当上编制内教师的不到四分之一,如果算上代课老师、私立培训机构老师等,勉强接近一半。”在河北师大读研的小程告诉记者,现在的师范教育已经悄然转变。本科时有一些教学实践类课程,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更强调学习中文专业知识,这样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具备了选择非教师职业的机会。“我也是快毕业了,我还是比较希望成为一名教师,不过我的许多同学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宽泛的领域,公务员、事业单位、媒体等在他们看来都是不错的选择。”“现在的师范教育基本采取灵活就业、尊重个人的培养方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类师范大学,师范类毕业也不是说一定要去当老师。”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师范类毕业生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差别并不大,如同新闻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泛媒体”工作,法学院的学生毕业不一定当律师,师范类毕业生也会面临越来越多样化的选择。
有业内人士就指出,现在是从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转型到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从教师培养机构来看,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教师,每年从综合性大学毕业补充到教师队伍中的新教师数量不少;同样,师范大学也开设很多非师范专业,培养大量的非师范生。从保障教师队伍质量的角度来看,教师培养的规模要适当地大于岗位需求,保证这个行业有一定竞争性,如果培养的人都能轻轻松松当老师,就失去了竞争上岗的意义,也不利于激励师范生和教师努力进取。因此,在就业上,今后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就业差别应当慢慢缩小,甚至融合。“此次河北师范大学与石家庄市人才市场的合作尚属首次,双方的合作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将全面实现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的有机融合。”市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合作的目的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全面做大做强校园招聘会,打造石家庄人才市场与河北师范大学就业合作的省会名牌招聘会,最大限度满足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体对人才的强烈需求。“这次只是个尝试,而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种合作,把它变成一种固定形式。”
同时,市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建议高校毕业生择业时调整好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值,不要过分苛求用人单位的性质、薪酬高低、工作环境好坏,要着眼长远发展,先就业后择业是明智的选择。“赶集,不仅要早,更要怀揣目标。”